《汉三老讳字忌日碑》被称为是浙东第一古碑。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,碑于清咸丰二年(1852年)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。出土时碑额已断缺,高93厘米,宽42厘米,共存217字,碑文首主要内容为东汉三老讳字忌日。碑文刻划浑厚、遒劲,书体介于篆隶之间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《三老讳字忌日记》释文:
三老讳通,字小父,庚午忌日,祖母失讳,字宗君,癸未忌日。□掾讳忽,字子仪,建武十七年,岁在辛丑,四月五日辛卯忌日,母讳捐,字谒君,建武廿八年,岁在壬子,五月十日甲戍忌日。伯子玄曰大孙,次子但曰仲城,次子纡曰子渊,次子提馀曰伯老,次持侯曰仲雍,次子盈曰少河。次子□曰子南, 次子士曰元士, 次子富曰少元, 子女曰鶷名, 次女反曰君明。三老德业赫烈,克命先己,□稽履仁,难名兮,而右九孙,日月亏代,犹元风刀射,及所识祖讳,钦显後嗣,盖春秋义,言不及尊,翼上也,念高祖至九子未远,所讳不列,言事触忌,贵所出严及□,敬晓末孙,冀祖德焉。
金熙长评《汉三老讳字忌日碑》为清格秀逸之隶。他认为书法贵有清格。
雄浑不浊方称清雄,如苏轼晚年诗作。《汉三老讳字忌日碑》用笔纯用中锋,线条干净,整体书风清劲而湛亮。
金熙长还认为写篆隶要中锋提笔,线条方古朴淳和,提笔不按自然而然能写出沧劲老景者,非三十年功底不可。他在临写《汉三老讳字忌日碑》时,就注重还原当时书丹人的笔意,有浓淡虚实变化,有峻宕生拙,有惶兮惚兮,让人浮想连篇…(见首条左行及第三条左行)
汉隶数百碑,碑碑有风采。在临写《汉三老讳字忌日碑》时,要先领略该碑的特点,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临写。在临完一通后要认真对照原碑的微妙细节有无到位。如:
老字的撇,上部与下部笔断意连,撇到中间时力向左方折出锋,不能写太圆孤,这样就有骨感;
讳字右边第二横是先向右下至中间转锋向右上,不与第一撗平衡;
通字的走之旁写的萧散而野逸,使之生动有趣;
祖字左边示字中间竖向右斜,且字底横向上斜,错落有致又奇宕生趣;
母字左竖向里至与横交界处即向外斜,与底横向下斜呼应,有慈祥冲和之感…